跑步就像经济学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12期内容

一位经济学家说:“跑步就像经济学,唯有双脚交替向前才能穿越周期。”

奔跑的过程中,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这就像在经济发展中,越到后面改革成本越高,阵痛可能更剧烈,挑战可能更多。如果此时没了信心,轻易放弃,再想重新发力势必难上加难。

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慢慢来”,这是作为选手参加“2024南京马拉松”迷你健康跑项目时,我对自己的嘱咐,也是我“对冲”日常生活、工作“快节奏”的策略。

官方数据显示:2024南京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南京站)共吸引了120155名选手报名,包括马拉松项目93643人和迷你健康跑项目26512人。

11月17日,早上7:20,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人声鼎沸。比赛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一边热身,一边自拍、摆拍、群拍,乐在其中。

今年的比赛中,迷你健康跑年纪最小的参赛选手只有8岁。亲子、情侣、同学、同事……不同年龄、不同运动经验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比赛,在跑者们热情“燃”动下,更像是一场全民皆可参与的“嘉年华”,它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链接。

无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跑者,都在向着一个目标奔跑,这份凝聚力和归属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快速缩短,让跑步不仅是身体的投入,还是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愉悦。

仅11月17日当天,江苏省内就有5场马拉松赛事。马拉松“跑”的是什么?AI给出的答案是:距离和挑战。之于我,这是一次健身、健康意识的觉醒,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在马拉松赛道上,与自己的汗水、肌肉、痛楚对话,在近乎极限的状态下,寻找坚持的力量,寻找奔跑的快乐。

“马拉松周期”

《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共举办800人以上规模路跑赛事699场,总参赛人次605.19万。

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进入了“井喷期”,其产业链也不断拉长。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马拉松周期”,意思是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国早在2011年就越过了这个“门槛”,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内马拉松赛事呈井喷式增长。

马拉松赛事,不仅撑起了一个万亿级消费市场,更成为城市品牌影响力的一部分。在跑圈有个说法,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那里跑步。奔跑在城墙脚下、河畔湖边,穿越繁华的商业核心区……一场比赛,从选手到观众,能把一个城市逛个遍。

跑马拉松,不仅发现了自我,也认识了一座城。马拉松这件事,不仅与运动相关,也与经济相关。

看“谁跑得快”,看“谁跑得远”

作为经济记者,我们常把经济发展的过程比作“马拉松”,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是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再转向质提升的过程。如今,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量变到质变,鼓励不以短期效果和回报为目标、对社会产生持续正向反馈的“耐心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持久,稳定,踏实,有力!

慢慢来!有时,慢即是快。往往是前半程跑得太快,打乱了节奏,透支了体力,后半程不仅提速难,而且会越跑越乱。马拉松比拼的不仅是“谁跑得快”,还是“谁跑得远”。要不断地跑下去,更要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如果能在最难的时候坚持住,挺过去,把难题各个击破,不仅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是一次扎实的自我进化,实现一次螺旋式上升。

当越过马拉松中的极点,跑者就完成了一次自我突破。此刻,调整呼吸,环顾四周,随着终点越来越近,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会认识全新的自己。

半月谈记者:潘晔

C罗打包票 我肯定会成为一家大俱乐部的老板 会是哪家豪门
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冬天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