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绵延500余年的商王朝

以中原为中心

经略四方

礼制的形成

文明的繁盛

推动商王朝以青铜文化为标志

跨越黄河流域

东临海岱、西抵晋陕

南至长江、北达燕山

在盘龙城遗址发现70周年之际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联合全国25家文博单位举办

“商翼四极——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一系列最新的考古成果

连同“四方”商代精品文物

尽显商时期

“南乡”“西土”“北境”“东方”

各地风貌

阐释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创新交融的

文明演进序章

青铜器

是商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铸造技术也是当时“高科技”的集中体现

郑州商城

始建于商汤灭夏前后

延续100多年

在近70年的商代考古、调查、研究中

郑州商城的青铜器主要发现于

窖藏坑和贵族墓葬

出土于南顺城街窖藏坑的

铜方鼎

形体厚重

是该窖藏坑4件方鼎中最大的一件

位于郑州商城西城墙南段外侧约40米处

应为商人将祭祀所用青铜器

瘗(yì)埋于此

南乡

商代早期

长江流域

是商王朝扩张的重心

盘龙城从一个南方据点

一跃成为长江中游

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

它既是中原王朝南下长江的直接要冲

又是辐射周边的中心区域

随着商文化大举南扩

盘龙城作为资源流通的“中转站”

将南方的铜矿、硬陶

和原始瓷器输送到中原

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

杨家湾11号墓出土的

铜圆鼎

是目前所见

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圆鼎

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关系紧密

二者在礼器的

材质、器类、组合方式、观念习俗等方面

保持高度一致性

在盘龙城存续的300年间

这种联系持续不断、同步发展

西土

溯江而上

经过盘龙城

进入四川盆地

这里活跃着古蜀文明和商文化交织而成的

三星堆文化

共同铸造商代青铜文明的宏伟图景

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紧蹙

杏仁眼、眼珠微凸、鼻梁高挺

上着外套、下着短裙

这是三星堆出土青铜人像的典型特征

北境

中商时期

商王朝向北扩张

在冀中南地区建立起密集的聚落群

在更偏北的燕山南麓

商王朝以此为据点

与燕山以北的草原地区展开深入交流

北方草原的兵器、车马

乃至人群输送至中原腹地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

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

又出土有北方草原民族代表性的金饰

反映了商王朝与地方族帮势力间的

政治统属关系

兽面纹铜卣(yǒu)

与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的

提梁卣形制纹饰相似

反映了商文化辐辏四海的气度

东方

早商时期

商王朝的影响

已达鲁豫皖交界地区

与东方本土的岳石文化并存近一百年

直至晚商的到来

以殷墟为中心的商文化

在南、西、北三方大幅收缩

唯独向东高歌猛进

在长期的推进过程中

商夷相融

商之东土

人口繁盛、聚落稠密

目前已发现高等级聚落50余处

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墓

是除安阳殷墟以外

目前所见唯一一座

带四条墓道“亚”字形大墓

该墓出土人面钺共有两件

这是其中铸有铭文的一件

因其狰狞面孔中带有“萌”趣

成为新晋“网红”青铜器

“亚醜(chǒu)”是谁?

“亚”即亚旅、众大夫,或为武官之称

“醜”是族名或私名

可能是商王派驻守卫东土边界的职官

同时在王朝兼任小臣之职

曾受王命参与征伐夷方的战争

上承夏代

下启西周

商王朝以自信包容的姿态

接纳八方

南之冶金、北之车马

西之黄金、东之制盐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说

“四土资源内聚

不断涵养中原

缔造出辉煌壮丽的商文明

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礼制亦为四方接纳”

中华版图逐渐形成

文化交融汇聚的商文明共同体

印证了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历经数千年

文脉不断

藏礼于器

以器述史

青铜器淬炼的远古记忆

不断揭开商文明的神秘面纱

历史长河里的中华文明演进密码

让我们共同期待

策划:胡国香

记者:喻珮

设计:聂毅

统筹:陈倩

学术指导: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zsrsrpdianzi.com/kuaibao/17396.html
一天片酬两百为自己造梦 退休后去横店演短剧的老年人 背50个
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