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错误 麦子不是秋天熟的 秋收 家长指出课文 麦穗也不会低头

因此无论是基础教材还是跟随教材发放的课外读物,学生总是对上面的内容深信不疑,而曾经的家长也对教材无比信任,毕竟选编严格的教学材料,其内容肯定是从正确之中挑选出的“最优”。

但最近, 有细心的家长发现:教学材料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格,甚至还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 这让不少家长感到失望,最无奈的不是错误的内容,而是当自己给孩子科普教学材料的错误之后,孩子们的反映。

面对一个稚嫩的脸庞,面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当家长指出错误时,孩子们却一脸坚定地反驳—— 书上的内容怎么可能是错的? 难道妈妈是说,我以前学习过的知识都是错误的吗?

家长指出《秋收》中的错误:麦子不是秋天熟的,麦穗也不会低头

率先发现教学材料中存在错误的家长,不仅对教育比较重视,而且还有着积极求真的好习惯, 这名发现《秋收》中存在错误的家长,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为了方便辅导功课,他将所有科目的教材连同一起发放的课外读物都仔细翻阅过了,也是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一年级语文课外读物中,有一篇名为《秋收》的课文中存在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虽然这篇课文是在课外读物上,但毕竟是跟随教材一起发下来的,且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接触的课外资料非常有限,因此老师也把这本课外读物当初重要教学材料, 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错误不能视而不见。

这名家长指出:该课文中存在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是麦子的成熟时间不是秋天,收麦子自然也不能叫“秋收”, 通常情况下部分南方地区的麦子一般分为春小麦和秋小麦,北方地区的麦子则一年只种一次。

而课文中的这种表达, 毫无疑问会让学生们觉得——所有地区的所有农作物都是春天耕种、夏天收获, 这样的认知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说第一点错误还能用地理差异来强行解释, 那第二点错误可以说是毋庸置疑了——能很容易被压弯的不是“麦穗”,而是“稻穗”, 麦穗成熟之后只会稍稍低一些弧度,真正会因为成熟而被“压弯”很大弧度的是稻穗。

家长分享《课文》中的两处错误,评论区观点两极分化

该家长分享出自己发现的错误, 评论区也是两极分化, 有家长表示认同,不能因为小学生知识面狭窄,就教授他们错误的常识作为知识点。

有出身农村、对农作物比较了解的家长更是感慨: 写课文的人是在办公室里写的,读课文的人是在教室金字塔里读的, 以至于这两波人都分不清稻子和麦子,更不清楚他们什么时候丰收、丰收了又该是什么样子。

笔者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你教他们区分稻子和麦子,其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教学材料的严谨性,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不断完善, 但在教育的开端,如果不得不为了教育的接受度做出一些让步和牺牲,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作为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应该采取“要么不讲,要讲就讲明白”的原则, 如果老师选择把《秋收》当初课堂教授的内容,就应该适当扩展介绍一下,哪怕不作为必备的知识点,也应该让学生对正确的认知有一个印象,一年级的学生能记住多少扩展内容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不要让他们只对错误的知识印象深刻。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zsrsrpdianzi.com/keji312/5804.html
钟睒睒踢向张一鸣的炼丹炉
香锅队送骚粉队首胜!网友 有了首胜就开心了 KO队击败A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