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曾在唐代吐鲁番广为流传

曾在唐代吐鲁番广为流传 吐鲁番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三大蒙学经典教材之一,唐代时曾在西域广为流传。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大量《千字文》文书残片印证了这一史实。目前,部分文书残片陈列于吐鲁番博物馆和新疆博物馆。

王羲之

吐鲁番巴达木墓地115号墓曾出土一件麹氏高昌时期的《千字文》文书残片,研究人员发现文字中有错别字,判断其应是一件学生习字残片,目前该文书残片陈列于吐鲁番博物馆。

千字文

阿斯塔那古墓群曾出土数十件《千字文》习字残片。其中,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学生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抄本,抄本末尾有《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的文字。

“目前,吐鲁番出土的《千字文》文书残片有学生习字残片,也有蒙学写本残片。这些文书残片说明在唐代初期甚至更早之前,《千字文》就已经传到西域,并且在这里广为流行。”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热孜瓦古丽·依拉音说。

蒙学 周兴嗣

《千字文》成书于南朝,作者是南朝时期的周兴嗣。南朝萧衍为了教育皇室子女学习汉字和书法,命人从书法作品中选出1000个不重复的字,又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苦思冥想了一夜,最终编成了这部蒙学经典。

《千字文》一经问世,很快得到梁武帝的高度认可,并在民间广泛传播。其内容涵盖天文史地、飞禽走兽、农业知识、道德规范、成语谚语等。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因此,流传不久,就取代了蒙学教材《急就章》,成为蒙学中的“顶流”。此后,历代书法家争相以此为主题临摹创作,留下了大量《千字文》法帖。

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千字文》文书有西夏文、回鹘文、藏文、满文等多种文字版本。据了解,到清末,《千字文》依旧是国内蒙学重要识字教材。其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三大蒙学经典教材。(赵梅、徐东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zsrsrpdianzi.com/keji312/5026.html
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353处 新疆和静县
珠海 以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维护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