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纳物手作——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融合作品展”在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将长白山非遗技艺瑰宝与当代艺术创新融合,以匠心传承为本、创意“新”“艺”为翼,开启一场跨越时空、融合创新的艺术盛宴。
展览在长白山满族高跷秧歌和长白山满族民歌热闹的展演中拉开帷幕。现场人头攒动,观众驻足在每一件展品前,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蕴与故事。
本次展览主题为“纳物手作”,重在体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展览现场布置独具匠心,满族制香技艺、长白山拼缝技艺、高粱秆插接技艺等展品,将非遗与现代艺术创意深度融合,不仅展现了长白山地区经过悠久历史孕育出的独特文化,更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灵动交融和文化创意的勃勃生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非遗融合当代艺术,让人重新审视非遗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很多作品将非遗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非遗更时尚、更现代化。”众多非遗作品精美呈现,让参观展览的许倩茹倍感惊叹。
此次展览汇聚了多名年轻非遗传承人的精彩作品。参展作品《长白有福》的创作者尚虹伯,巧妙地将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元素与当代艺术手法相结合。
“结合长白山满族剪纸技艺,我通过布帛剪裁让作品视觉效果更加灵动。作品中有人参、梅花鹿、葡萄酒、灵芝、滑雪等通化地域特色元素,并通过光效,达到光影动漫的效果。”尚虹伯介绍道。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展览期间,特别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讲解,并举办研讨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保护和传承长白山非遗。
“我们做了很多年的非遗保护,一直在思考非遗如何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如何进行人才的培养等。这次主推的长白山拼缝技艺是北方极有特点的方式,策展人毕建智也是通化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通过12年的积累以及开拓的视野,以当代装置的方式呈现传统技艺,并培养了很多学生。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通过展览也实现了人才的接续、活态的传承。”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纪说。
一直以来,通化师范学院致力于长白山地区地域及民族特色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非遗项目的传承、教学、保护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四级非遗名录共32个非遗项目,其中包括世界级非遗项目——长白山满族剪纸、国家级非遗项目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等。同时,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文化研究院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4人、市级传承人23人。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铭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