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真相 小巷人家 里 藏在

最近,有一部口碑与收视都不错的电视剧《小巷人家》。

故事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里庄家、林家、吴家三个家庭、两代人生活的故事。

剧中,不同的父母有不同性格,宋莹率直泼辣、黄玲忍让柔和、庄老师愚孝顽固、林工的唯一缺点是不能量产...... 在不同的养育方式下,孩子们随着时代变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小巷人家》是部时代剧,也是一部家长的养育手册 。这三条法则,家长们都应该看一看。

宋莹和黄玲分到了同一个小院,在这个小院子里,庄图南和妹妹庄筱婷乖巧懂事,成绩优秀,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别人家的小孩”。

林栋哲则是调皮捣蛋,天马行空的“皮猴儿”。

小时候的他穿着破破的裤子,拿着竹竿扔到路上拦公交车;躺在地上耍性子见妈妈不搭理自己,就冲去隔壁家床上取暖; 偷偷藏下庄图南的作业,抄完数学抄语文 ;因为调皮被妈妈惩罚只能吃蛇瓜,他扭头就去抢筱婷碗里的鸡蛋吃。

上了中学后,成绩虽一直在班上中下游徘徊,但其他方面样样都没落下,先后拿到了魔方比赛、舞蹈比赛、运动会的奖项。

惹得宋莹和林峰骂也不是,笑也不是。

有趣的是,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不仅没有被观众看作“熊孩子”,反而视其为“梦中情娃”。

调皮但有趣,还懂得关心身边的人,看似除了学习啥都爱的捣蛋鬼,也会在关键时刻发狠努力一把,压线上重点中学,压线考上上海交大,压线拿到外企offer。

一路调皮捣蛋,林栋哲却没有“长歪”。网友开玩笑: “原件正确,复印件才能正确。”

宋莹和林工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主打“抓大放小” ,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但不失底线的成长环境。林栋哲不是常规意义里的“乖小孩”,但他一定是从小到大都沁润在爱里的孩子。

剧中,宋莹打林栋哲的情景几乎贯穿林栋哲上大学前的所有时间。

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他“挨揍”的原因要么是因为拿着蛇瓜去班上吓同学,要么是因为不认真洗手刷牙,要么是因为瞒着父母去上海玩......

但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挨过打,挨过骂。 或者说,这在宋莹和林工眼里算不上“过错”。

他说长大后想当小卖部售货员,宋莹大剌剌地附和儿子:“在小卖部卖东西挺好的!”

他拿着期末三十几名的成绩单,林工一边犯愁,一边帮儿子打掩护,不让宋莹看见。

尽管隔壁就住着品学兼优的哥哥和妹妹, 但夫妻俩从来不以“别人家孩子”的标准要求儿子 ,只要求他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林栋哲上大学后,在创业、找工作、结婚等重要且关键的人生大事决策上,夫妻俩不干涉,充分尊重他,并给予能力范围内最大的支持。

儿子想在暑期创业,夫妻拿出全部存款支持;儿子背着双方父母领了结婚证,夫妻俩斥责儿子不懂事,也叮嘱他必须要负责任,最后则表态“去广州,还是回苏州,尊重筱婷的决定”。

父母的性格和相处模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林栋哲。

儿子豁达开朗,遇事不内耗,或许是因为妈妈也是这样的人。

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那她就勇敢去争取;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可以毫无负担地为大家读出自己觉得很美的诗歌;遇到不懂事的学生,她敢不顾及邻居面子直接指出问题......

儿子活泼有趣,温暖讨人喜欢,或许是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让他看见了爱。

每天睡前,林工先给宋莹倒好洗水后,自己再去收拾;宋莹和邻居吵架,他默默上前给老婆披一件外套;邻居背后议论宋莹是个“刺头”,林工从不在乎,甚至和“刺头”打起了配合;在一家三口聊天时,会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 家里最大的事就是你妈开心 ”......

足够多的爱和温暖,让他在经历了父亲被举报,全家被迫出远走广州这样重大的人生变故后,依旧没有丢失性格中的温暖底色。

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林栋哲学会了一件最重要事情 如何正确地爱人——尊重对方,看见对方,实践每一个许下的承诺。

踏踏实实走稳人生的每一步,慢慢地成长为了可以让父母,让妻子依靠的大人。

生长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庄筱婷不被爷爷奶奶喜欢, 失去了许多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例如自己的房间,上桌吃饭的资格,和大家一样多的压岁钱。

这样的环境里,让她从小便乖巧懂事,敏感细腻,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父亲庄超英的眼中,相比调皮捣蛋成绩差的侄儿鹏飞和住隔壁的栋哲, 筱婷是个令他省心的孩子 ——听父母的话,愿意按时去看爷爷奶奶,中学时写的文章就被杂志刊登,跟着哥哥的步子一路进入最好的中学,考上上海的名牌大学。

出乎意料的是, 从小听话的女儿,在找工作和结婚这两件大事上都和父母反着来。

背着父母和林栋哲领证,并拒绝父亲求人得到的苏州大学面试机会,决心去广州发展。

那个唯父母命是从的女孩长大了,开始寻找跟父母沟通的可能。 童年和青春期受过的委屈,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成年之后以一种激烈的方式被重新激活。

面对这个“叛逆期”延迟到来的女儿,身为父亲的庄超英骂她不懂事,不自尊自爱。 父女俩大吵一架之后,母亲黄玲担任了“灭火”的角色。

黄玲比庄超英更明白女儿这些年受的委屈,但她并不因此“补偿性溺爱”女儿,支持他的决定。

她先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尽管父亲顽固,但在对子女他是一个全心全意付出的父亲。

接着,则给女儿上了成长中尤为重要的一课: 不要依附于他人,要有自己做主的能力。

“你去广州找工作的时候住哪里,住林家?找不到工作呢,继续住林家?

我初中毕业就进厂工作了,工龄比你爸长,工资比他高。我们结婚的时候,你阿婆把你爸的工资扣下,但她拿我没办法。

你阿婆让我把肉和蛋都留给你爸和你哥,随便给你吃点就行,我不理她,我自己挣钱,自己闺女自己疼。你阿爹阿婆就想让你读职高技校, 我不理她们,我有工资,你想读到什么时候我就供你到什么时候

你林叔叔工资高,但你宋阿姨依旧每天起早摸黑卖早点, 她图什么?就图一个大事小事都能自己做主。

你能保证你跟林栋哲之间利益永远一致?有冲突有分歧时,你不想自己能做主吗?我供你读书,就是让你长大了,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可你却为了栋哲,放弃这一切,我对你很失望。”

观众有上帝视角,只觉得林栋哲与筱婷被棒打鸳鸯,但黄玲作为母亲,则考虑到了最坏的结果,也明白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希望女儿幸福, 但幸福要建立在有自我的基础上,一定不能放弃为自己做主的能力。

故事的最后,筱婷考上上海的公务员后,辞去了苏州的工作。林栋哲通过工作调动,也去到了上海。 两人以更优秀的姿态,再次相聚在一起。

实际上,孩子的独立对父母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父母来讲,养育这个孩子能够获得很多情感和心理的满足。

比如成就感,亲密感,比如看见孩子不断长大过程中的满足感,孩子开始踏上独立的过程了,就意味着父母很多的丧失,比如说亲密的丧失。

但黄玲的做法给广大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 为人父母,要在孩子独立之前教会她最重要的道理,然后放手,让她去闯。

剧中还有不少人物的成长线,原本是同一条小巷子里长大的小孩,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时代的巨变是人物命运分流的重要原因, 但父母的眼界也同样影响着孩子将走上怎样的路,过怎样的人生。

剧中, 吴家的女儿姗姗,没有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 。母亲早逝,后妈自私,父亲软弱纵容,她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已经无意识地担起“长姐如母”的任务,照顾更幼小的弟弟。

姗姗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本有可能成为小巷里的第二个大学生。

可中考时,父亲偷偷改了她的志愿,把高中改为中专。

在他和妻子看来,就算姗姗读了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就算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分配工作。

读中专、分配工作、挣钱贴补家用,是对于这个重组家庭最“实惠”的选择。

但这个“实惠”的选择却让姗姗失去了人生的选择权 ——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条件相对差、离家远的乡镇学校; 因为学历低,难往更好的工作岗位上调动。

父亲没能成为姗姗的依靠,她只能靠自己, 为弟弟争房子,为自己争取一个通往幸福的道路 ,哪怕方式有些不体面甚至不道德。

尽管很多经验告诉我们,不要美化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尽管姗姗读大学后的发展未必真比中专好,但至少,那条道路能让姗姗的童年更像童年,让她更接近于自己曾有过的梦想。

住在同一条小巷的黄玲, 尽管平时隐忍温柔,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却态度强硬

她不惜和婆家翻脸、提出离婚,也要拒绝侄子的借住,给儿子庄图南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

因为如果图南明年高考考不好,将面临学制和内容的改变 ,她不能冒险。

后来的故事里,庄图南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后参与了多项上海新区的重大项目。在一座光鲜亮丽的城市,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遇到了愿意共同奋斗的另一半,过上了不论世俗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算富足的生活。

界狭隘的父母,容易因为一时利益,断送孩子未来,比如老吴。

而眼界开阔的父母,则会从多个维度长远考虑问题 ,比如黄玲。身处时代巨变中,她也不知道潮水将流向何方,但她有自己的坚持——强硬拒绝婆家人打扰儿子高考,供女儿上学, 都是为了子女在将来的人生中,拥有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zsrsrpdianzi.com/chuangtou/14354.html
收大葱 收晚稻 迎冬小雪至 农事活动忙 修水利……
传闻 厌学 能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唐尚珺回应 临近期末感